学院新闻
“传承红色基因,服务乡村振兴”·蚌埠医科大学走进曹集镇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
浏览次数
发布时间:2024-09-02     发布人:

7月17日--8月30日公共卫生学院“传承红色基因,服务乡村振兴”发展成就观察团在阜阳市阜南县曹集镇开展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此次活动旨在深入围绕围绕红色文化、乡村振兴、健康惠民等内容,让同学们走出校园、走向乡村、走入基层,充分发挥医学院特色,为弘扬当地红色文化,促进当地乡村振兴贡献了积极力量。

一、缅怀革命先烈,赓续红色基因

在中国的版图上,有一片红色热土,他携刻着英勇先烈的忠诚与热血。这里,就是阜南县曹集镇烈士陵园。1957年,为了纪念和缅怀在郭围孜惨案中牺牲的10位烈士,建立了曹集镇烈士陵园并将它作为爱国主义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,而且成为了阜南县乃至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“打卡地”。7月17日,旗帜飘扬,步履整齐,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实践团成员迈着沉重的步伐,一步步踏上陵园的台阶共同追忆那些为党和人民英勇献身的英雄们。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、举行纪念仪式、进行交流讨论等环节,深刻领会红色基因的伟大意义,传承红色精神的宝贵遗产。

“匪徒们里应外合,密谋攻打我曹集区和区中队,以划火柴向上抛为联络号......”陵园的解说员介绍着革命先烈们在物质匮乏的条件革命英雄事迹,声音中似乎带着些许哽咽。不知不觉中,实践团成员的泪水早已在眼眶中打转。随后,团队小伙伴举行了纪念仪式,一声“我宣誓”活动的气氛达到了高潮。巍峨耸立的纪念塔,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,向实践团成员们无声地述说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,更坚定了成员们对党的信仰和对祖国的热爱。

二、爱洒养老院,情暖老人心

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,是流淌在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文化基因,古人常言:人人亲其亲,长其长,而天下平。老人,是需要被社会、人民关的一个弱势群体。7月18日,实践团成员前往阜南县曹集镇亲人养老院探望老人,同时医学子结合专业优势,开启义诊慰问服务,不断传承医学精神,贡献青春力量,展现时代担当。

据了解,亲人养老院收容了20多位老人,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团队人员与老人们展开接触,与老人们沟通交流,帮助老人们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困难。随后,实践队员们带着满满的爱意走进了养老院。他们为这里的老人们提供了专业的血压、血糖测量服务,并根据测量结果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指导。在测量过程中,志愿者们耐心细致地询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,用温暖的话语缓解他们的孤独与焦虑。志愿者们还为老人们送上了携带的慰问品随后参观了人的宿舍、活动室等场所,观看老人们表演节目,一首《东方红》飘扬在养老院上空。表演结束后,拉家常、嗑瓜子、吃西瓜......现场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。

“大爷,您的血压有点偏高,平时饮食要注意少盐少油哦。”一位志愿者细心地叮嘱道。大爷听后连连点头,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除了医疗服务外,志愿者们还陪伴老人们聊天解闷,倾听他们的过往与故事,让养老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浓的温情。在将要离别之际,一位老人临近90,握紧实践团成员的手并送上祝福,希望大家越来越好。

时光总是短暂的,伴随着落日的余晖,队员们踏出了院门,回首望去,是老人们不舍的眼神和不断挥舞的手。虽然本次活动结束了,但爱的传递没有结束,人与人之间的互助、奉献没有结束,青春的火炬将会永远燃烧和传递。

三、执笔画墙绘,创意助振兴

美丽的墙绘为乡村增添了别样的艺术气息,吸引村民驻足围观。“如今我们农村的各项设施都十分完善,再加上这些漂亮的墙画,环境比城市小区还好哩!”利民村一位村民高兴地说。

    村民的热情让团队成员和志愿者们非常感动,他们撸起袖子,冒着酷暑,挥汗如雨,从构图安排、元素选取、造型构思、色彩搭配等方面对墙面进行了精心创作,严谨对待每一个细节,一丝不苟地进行绘制。将一面面原本斑驳泛黄的院墙“改头换面”,变成了一幅幅传播正能量的“高颜值”墙绘作品,呈现在乡亲们面前。村民们在完成的作品面前兴奋地谈论着,难掩对家门口变化的喜悦之情。团队成员和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扮靓了乡村,为乡村的村居环境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(张浩/审 周素素/文 )